從當年那張以為白白浪費錢買了一張再也不會聽的CD,到如今特地抓住機會出國欣賞他們的演唱會,真是天壤之別。
時間回到2005年年末。每年到了年終,總有各種林林總總的回顧和盤點,那年的最佳十大專輯,英美媒體紛紛點名Sigur Rós的《Takk》。我在網路上試聽了該專輯其中一首歌曲,雖然聽完沒有驚艷,但後來在唱片行還是買了一張試試(我猜當時可能因為店裡有折扣才會如此大膽吧XD)。結果整張聽完,只覺得,老天,我白白浪費了三百多塊的CD錢!儘管後來再嘗試聽了幾次,依舊不怎麼喜歡,很快地,這張CD也就收進了櫃子深處。
直到了2007年金馬影展,為了要去看Sigur Rós的記錄片(我已經忘了為何對一個印象普通的樂團的記錄片有興趣,不是因為剛好有朋友也要看,可能是聽說好看,也可能是賭性堅強想要再挑戰一次吧),在前一晚特地拿出來重新聽一遍,還是沒有驚艷,而且沒聽完。等到隔天觀影,雖震懾於當地美麗風光,但他們空靈的音樂風格還是催眠了我一下下(我依舊堅持這是因為連看兩場電影太累之故)。映後,許多人甚至起立鼓掌,而我至此依然覺得,還好。
幾天後,逛著書店內的唱片行,看著搭配記錄片DVD同時發行、堪稱原聲帶的雙CD專輯《Hvarf Heim》,再次燃起想嘗試的勇氣(也或許是貪小便宜的折扣心理XD),於是又再度嘗試,替我結帳的店員甚至跟我一起聊起這個樂團,非常興奮地推薦記錄片DVD,提到他未曾參與的2005年香港演唱會,以及遇到一個誤會《Ágætis byrjun》是胎教音樂的客人。
回到家裡,我打開音響,撕開CD外殼包裝,隨意從兩片CD中抽了一張放進唱盤。按下play鍵,當第一個音符從喇叭裡流淌出來,我的生命,從此改變了。
雖然我現在印象模糊,我覺得當時完全翻轉我原本感覺的曲子應該是這首:
「我的天哪!好好聽!」應該就是我當時的心之俳句吧。激動萬分地聽完這張雙CD專輯之後,再重新聽了一遍《Takk》,原本完全一點都沒興趣的音樂,這次再聽,卻覺得根本就是仙樂,我簡直是脫胎換骨一樣!如果用武俠小說的形容方式,《Hvarf Heim》這專輯可說是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脈。
從這刻變成歌迷起,開始陸續做了很多瘋狂的事。比方在官網上購買樂團商品(佛心來著的全球免運費已經一去不復返)、第一次的日本之旅(我想之前的轉機真的算不上 XD)就是為了去看他們的演唱會,當然,能夠成行的要素必須是先得買到票,所以真心感謝日本朋友的幫忙。
或許可以說是昇華,也許可以說是愛屋及烏,因為從變成樂迷開始,我對這個在大西洋上的島國並擴及北歐其他四國產生更濃厚的興趣,甚至擴及歷史文化,維京人歷史和北歐神話讓我為之深深著迷,開始小小研究。音樂上也嘗試他們及Bjork(我是從喜歡Sigur Rós之後才開始回頭重聽Bjork)以外的樂團和歌手,就連這次去東京參加的午夜演唱會也是為了冰島歌手Ásgeir。所以很難事先搶購廉航飛往日本的機票,因為到目前為止,每次日本旅行規劃總是在等樂團公佈巡演資訊才能決定!XD 當然作曲家、演奏者也是多所注意(Jóhann Jóhannsson!Ólafur Arnalds !)。
也碰巧同一年的金馬影展上看了此生第一部冰島電影《冰島犯罪現場》,進而找到原著小說一讀而驚為天人,Arnaldur Indriðason從此列為只要有新書皆必讀的作家名單上,幸好他後來的作品都有英譯,不過都只能省著讀,因為下一本英文翻譯不知何時才會出版。之前努力一陣子的德文課的學習起因之一也是為了這國家,儘管學到後來的確有學出興趣來,甚至也在工作上幫了一點忙。
難怪這次在香港的Clockenflap音樂節一起欣賞Sigur Rós表演、來自澳洲的鐵桿夥伴(是的,我們搶到第一排!!!),在我們簡單分享彼此成為樂迷的經歷之後,開玩笑說我應該要想辦法把自己嫁去冰島XDD 唉這種事哪有這麼簡單是吧 不得不說,大學時期真該去申請在公告欄上看到的冰島政府獎學金才對。小時候眼界狹隘,只認為好不容易當上大學生,就該按部就班念到畢業,而且又太過實際認為只學一年冰島語哪能有什麼幫助?東想西想,想了半天沒去申請;卻萬萬沒想到,日後竟對這個以為是鎮日冰天雪地的地方朝思暮想。
2006年當時覺得是白白浪費錢買下的《Takk》,後來因為聽到刮片,於是又買了一張當作備份。真是始料未及。
偶而提到為了去聽演唱會去自助旅行,總有人會問難道不會害怕或是無聊?我也常以「當地有朋友」之類的場面話而簡單帶過。其實,內心想的真正答案是「因為有愛!」「因為有愛」這句話其實俗不可耐,但卻是紮紮實實。能夠因為這樣而拓展舒適圈,也算是一種另類收穫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