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短篇故事如〈醜小鴨〉、〈小美人魚〉、〈賣火柴的女孩〉,到長篇故事〈雪后〉,丹麥作者安徒生(Hans Christian Andersen)以他的故事創作名聞遐邇,成為各地家喻戶曉的名字。除了有以他為名的紀念研究中心,在祖國首都哥本哈根的港口邊,甚至還豎立一座小美人魚雕像。他的文字和剪紙藝術創作都被視為重要的文化資產。2005年慶祝安徒生誕生兩百週年,所有相關慶祝表演活動和商品,都必須事先報請丹麥政府皇室核准才能進行,可見安徒生的重要性。
如此備受尊崇的安徒生,其實早年過著十分窮困又不得志的生活。1805年4月2日出生在奧登斯,他的父親是一位鞋匠,母親是一位洗衣婦。儘管他曾經對自己的出生有過浪漫的想像,認為自己的家族或許曾是沒落的貴族之後,不過研究考據證實他其實就是生在一個窮苦人家。
他的奮鬥成長過程非常不順遂。一開始希望能朝音樂方向發展,希冀能獲得老師賞識收留為徒,或是成為貴族培養的音樂人才,但後來這個目標隨著變聲而無法再進一步,爾後轉向創作戲劇。第一本投稿劇本慘遭退稿,不過後來得到劇院老闆資助唸書。故事創作一開始也是被退件,後來才漸漸建立名聲,戲劇、詩和故事創作上都有所斬獲。
他的故事和詩作在當時也翻譯成其他語言,在歐洲廣受歡迎。1857年,安徒生前往英國拜訪他已認識十年的狄更斯。原本短暫作客幾天,最後卻在狄更斯家裡住了五星期,造成狄更斯家人困擾。後來狄更斯甚至索性與安徒生斷絕往來。邁入老年之後的安徒生,身體多所病痛,後來於1875年8月4日逝世。 安徒生的故事其實多數主要寫給成人讀者,總是充滿哲學性和悲劇。據說他不討厭小孩,願意跟小孩共處一室、朗誦故事給他們聽,倒是不喜歡把小孩抱著坐在他腿上念故事。
安徒生本人在世時曾出版自己的自傳,後世關於他的傳記也不少,連好萊塢都拍過以他生平為主的歌舞片。中國學者葉君健從丹麥語直譯的安徒生童話全集和他所撰寫的傳記,台灣都有繁體中文版。許多有關安徒生的傳記都是著重在他如何奮鬥向上、獲得成功的過程,較少著墨之後的生活。英國記者Jackie Wullschlager數年前出版的傳記《Hans Christian Andersen: The Life of a Storyteller》,則涵蓋更廣泛的面向,挖掘出許多較少人知道的部分。加拿大劇場導演Robert Lepage在2005年推出多媒體表演創作《安徒生計畫》(此為丹麥文化部當年慶祝安徒生誕生兩百年的活動之一),他在受訪時也提及這本傳記為他構思此劇提供很多想法。
註:今日正是安徒生的祭日,因此便在今天的文章簡單介紹安徒生的生平記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